
完整四大心理攻略-心理諮詢/心理評估/心理諮商/心理治療的不同
因著台灣公私協力的提倡,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漸加深,越來越多人開始卸下恐懼或疑惑,勇敢踏出尋求幫助的第一步。然而,當我們想要更深追求時,不禁會發現這片廣大的心理健康領域,除了我們熟悉的「心理諮商」之外,還有諸如「心理評估」、「心理衡鑑」、「心理治療」等專有名詞。這些名稱看起來相似,卻又各有所指,到底它們和心理諮商有何區別?
因著台灣公私協力的提倡,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漸加深,越來越多人開始卸下恐懼或疑惑,勇敢踏出尋求幫助的第一步。然而,當我們想要更深追求時,不禁會發現這片廣大的心理健康領域,除了我們熟悉的「心理諮商」之外,還有諸如「心理評估」、「心理衡鑑」、「心理治療」等專有名詞。這些名稱看起來相似,卻又各有所指,到底它們和心理諮商有何區別?
當你走進辦公室,氛圍的壓迫感彷彿成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。每次接到主管的電話或郵件,心跳都會不自主地加速,擔心是哪一項事務出了差錯,或又是哪段溝通讓主管不悅。 我們在職場最害怕的,不是工作量的增加,而是那位時常發洩情緒、講話難聽的主管。他的每一句話、每一個眼神,都像是隨時可能引發的風暴,讓我們生活在恐懼之中。
你身為太太和媳婦的妳,那份從新婚喜悅到為家庭付出的角色轉換,總是讓你深感疲憊嗎?那天與先生家庭成員的初次見面似乎還歷歷在目,當時的你充滿對未來婚姻的夢想,期望自己能成為家中的一員,和大家和睦相處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,初衷與現實之間的落差,讓你對這段婚姻產生了深深的疑惑和不確定感。
你可能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工作了,每天打開求職網站,卻總是收不到面試通知。或者是在職場上,遭受不公平的待遇,每天都像是在與時光賽跑,焦慮著自己是否能夠留在這裡。還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際關係糾紛,一句錯誤的話,或是一次冷淡的回應,都可能引發無盡的思考與自我懷疑。 也許,你的儲蓄已經幾乎耗盡,每當月底,那些帳單像是冷酷的監獄守衛,提醒你現實的殘酷。親友的期待、伴侶的壓力,或是孩子的眼神,都讓你深感疲憊和無助。
提及家人,你是否曾有印象新聞報導聽到的社會事件,某個家庭中的手足沒有正當穩定工作,扮演著啃老族,親友對他感到相當頭痛。而在你的家中是否也有一位正在寄生的家人呢?
在我們的身旁是否有些人總是讓你感受到很消極、負面,當你給予關愛時,他可能會不斷抱怨:「全世界最糟糕的事情總是發生在我身上」、「我身體很差,現在吃不了東西」或「我就是沒人愛啊,從我出生到現在就是這樣」等,當你鼓勵他去尋求專業的治療時,他可能也會很直接的告訴你「去醫院也不會改變什麼,什麼都不會好啊!」。 面對這樣的親朋好友,我們總是不知道怎麼跟他們對話比較好,但又還是必須要關心鼓勵他們,但這樣的溝通總是無效,總發現他們的世界觀裡千錯萬錯都是他人的錯,也似乎永遠處於弱勢地位不輕易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