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心理疾病有哪些? 精神健康疾病有甚麼類別
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,如「你有心理問題嗎?」、「真變態!」、「笨蛋」或「神經病」等語句經常被拿來輕易地使用,但這些詞彙通常並非真的指對方心理健康有問題,多半是因為我們認為對方的行為不當,或僅僅用來開玩笑。
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,如「你有心理問題嗎?」、「真變態!」、「笨蛋」或「神經病」等語句經常被拿來輕易地使用,但這些詞彙通常並非真的指對方心理健康有問題,多半是因為我們認為對方的行為不當,或僅僅用來開玩笑。
提到精神疾病,你會想到甚麼呢?瘋子、神經兮兮、行為古怪、危險人物...這樣的念頭是否一閃而過呢?
在充滿高壓力的時代下,許多人都渴望找到一個出口,一個可以讓心靈得到慰藉的地方,坊間也開始流竄起各種心靈課程、工作坊或研習,而這些課程或團體的費用甚至昂貴得讓人咋舌。
因著台灣公私協力的提倡,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漸加深,越來越多人開始卸下恐懼或疑惑,勇敢踏出尋求幫助的第一步。然而,當我們想要更深追求時,不禁會發現這片廣大的心理健康領域,除了我們熟悉的「心理諮商」之外,還有諸如「心理評估」、「心理衡鑑」、「心理治療」等專有名詞。這些名稱看起來相似,卻又各有所指,到底它們和心理諮商有何區別?
在社群媒體發達的現在,大眾對自己的心理困擾越來越關注,且許多知名人士已不再避諱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,分享自己接受心理諮商帶來的實際幫助。 然而,許多人也因為受到鼓舞想嘗試,但卻對何處著手感到迷惑?不斷思考著是應該從身心科開始,還是從心理諮商開始呢?而心理諮商、心理治療及身心科到底該如何區別?透過本篇專欄文章,將帶你面對這些疑惑,挑選出適合自己的求助管道,重啟新的自在人生。
只要是人,難免都會有不順遂的時候,遇到生涯發展、感情問題等人生困境時,會有不同處理方式,部分人會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。有一名患有憂鬱症的網友,在社群平台上好奇提問,他說:「其實會尋求心理諮商的人,原先的生活經濟可能是遇到狀況的,甚至在人生這條路上也相當坎坷,然而心理諮商的價碼卻不便宜,這樣無非是另一種負擔!」想要好好定期回診卻發現,心理諮商的費用價格最低幾百元,最高可達三、四千元不等,導致連定期回診都成為一種困難了。